“是是是,宗人令有话但问,在下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他们要干什么?一群野生蒙古人,还听说过大玉儿他们科尔沁时常去折腾这伙人。现在他们的消息倒是很灵通啊,知道上折子求我们。也罢,看在满蒙一家亲的份上,我就看一看他们想干什么...嗯?被罗刹国打了?”他眉头一皱:“罗刹国不是蒙古人的奴隶吗?而且还在钦察人那边,怎么突然就打到这里来了?”
“宗人令呐,我们也是逼不得已。朝廷的开支用度本来就大,发到我们这的就更少了。早些年我们连着两分五厘的工钱都发不出来,烧青花用的青料也都是国外进贡的,耗费了我们不少钱财。近些年朝廷不给我们划拨银子了,厂子里开始兼营外头的单子,这才能开得出工钱。宗人令呐,要是有朝廷的单子,我们以后也就不用干外头的活了。”
朱由检的到来倒是让御器厂上下欢呼雀跃,毕竟朝廷的人来了,那朝廷的订单也就来了。
多尔衮又往下看了一行,勃然大怒:“这群野生蒙古,吃错了药了吧?竟然请求搬进柳条边?唉,蒙古就是蒙古,野人蒙古就是不如野人女真机灵。立柳条边是为了什么看不出来?不就是为了拦着你们这些野人?把你们这些野人放进来那我还立柳条边做什么?野人女真都乖乖地进圈子里待着了,这野人蒙古怎么这么不识相?淹了淹了,这折子淹了吧,就当这事没发生过。”
数日后,景德镇,御器厂。
到厂门口下了车,一个人便迎了上来:“下官率全厂上下瓷工,恭迎宗人令。”——朱由检是以皇家的身份来御器厂的。他在皇家这部分的正式官职是尚书令,御器厂这种皇家资产按理说都是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
“我们这是皇家的厂子,造得是皇家的用具。屋舍气派一点,也是为了配得上皇家的名声。”
“本厂当年一年就得出一二十万件瓷器,没这么多人完不成朝廷的工期啊。”
“这么多人?”
“没有没有,在下祖上十八代都姓鲁,绝无编造。鲁姓本来就是江南大姓,宗人令你见到姓一堆姓鲁的也不稀奇。”
“你们这窑厂有多少人,有多少口窑?”
整个厂既没有皇家的资金也没有皇家的管理,目前正处于野生状态。
“也姓鲁?怎么你们这些木匠、烟花匠、船匠、瓷器匠全都姓鲁?不会是现编的吧?”
第七百三十六章御器厂
知道那是蒙古人的一支。比起达斡尔人,他倒是对科尔沁蒙古更熟悉,毕竟科尔沁大草原就在隔壁。
“你倒是挺会说话——不过你用不着像伺候早先那些督窑的太监那样捧我,有事直接说就行。”
“工资呢?”
早先,这里由宦官来监督。但自从郑芝龙禁绝了宦官之后,这里的监窑宦官便没了依托,不知所踪。
“本厂一共五十六口窑,上班的官匠常在的有三百余人,雇役的匠人有二百余人,其余杂役共计八百余。”
“啊?”鲁厂
“阁下贵姓?”
不过除了他和初代尚书令秦王以外,别的尚书令其实都是架子而已,皇室的事务都给了礼部管理,皇家资产则由宫中太监来督办。自从洪武年以来,他还是第一个实际管辖御器厂的宗人令。
两人一边往里走着,一边说着。
“上班的官匠是按照班次派过来的匠户,不要钱。雇役的匠人一天得银两分五厘,杂役就少多了,我们主要管个饭。”
“这么说来一个月一两银子都不到?”
“好吧...那,鲁厂长啊,先进去,边走边讲。你们这倒是挺气派啊”
在此之前,御器厂和江南织造一样都是归属宦官序列的机构。宦官只是负责督造,实际负责操作运营的厂房人员并无品级。这些厂方人员过去也就应付一下太监,这次一下来了个超一品大员,着实是让他们吓得不轻。
看完了折子,他连连摇头:“你看看你看看,起什么名字不好非得叫‘打我啊’,挨打了吧?不打你打谁?啧啧,还得截走了一个名叫‘一兰’的女子?她叫二兰都和我没关系。”
朱聿键自然是没有给御器厂的单子,他就两个人吃饭根本用不着那么多锅碗瓢盆。他自然也不可能派人去管着窑厂,毕竟早些年他找人跑个腿都得得到郑芝龙的首肯。
景德镇盛产瓷器,全镇都遍布大大小小的窑口,御器厂就是其中之一。作为给皇家烧制器物的官窑,御器厂有着非常高的瓷器制作水准。
整个窑厂的上下全都在门口候着朱由检,一直从街这头排到街那头。要是下了车有两个小童给他脖子上递花环,那他都要以为自己是出访外国的国家元首了。
这御器厂的规模非常大,四面墙都延伸出将近一里地。光站在大门,就能看见里头冒出几十道冲天的黑烟。
“免贵,姓鲁。”
“外头的活你们还可以接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