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桌游说的是什么?观测是哪段时间的欧洲历史?”
“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的,也就是嘉靖年到崇祯年,到30战争为止。”
“那就这么着。这件事,你和孝陵卫那边安排一下,尽快把宫室营建起来。尽量不要修得太大,不要太铺张,反正有明堂来充面子了。”
第2301章顾问
“就八个?”朱聿键没想到还真就只有一只手的数。
朱聿键愣了一下。问:“我朝的女官制...诶?我朝女官是什么样的?”
“陛下啊,您这么想——咱们要是平地修,那岂不是比南宋那地主大院似的皇宫还要小?非得是建在山顶上,和以往不一样,这才不显得小。等将来咱们在紫金山的顶峰上修好了百丈明堂,这件事就算过去了。”
“我朝把女官裁减了,洪武年大概还有三百不到,永乐之后就只剩下八个人...这八个人还是参照旧制,25岁可以回家,然后拿着一大笔银子去大户人家当女教师。不过拢共就八个人,没什么存在感,竞争也挺激烈的,基本都是在北京城里头选,也有的是从宫女中升迁。不过那是”
“您把故宫的材料给拆过来就行了。反正故宫要拆,那些木料丢了也是浪费,不如拿来盖房。”
“老臣建议,陛下修土垣,就像雨花台的金刚郭一样。然后在
“朝廷也要下南洋?”
“明白。”卢比扬点头应下。
“今后南洋的生意由朝廷自己来。至于是朝廷亲自动手,还是南洋公司代行,这取决于你们两派的意见。我猜制台和我意见一致,我们都不会过多地偏向于国姓,这事情实在是太棘手。所以拯救郑家的任务,就只能让你自己来了。”
“陪我出来逛逛吧,我还有别的顾问要见。”
“生意罢了。我念一段经,他们打八折,何乐而不为呢?就像利玛窦念一段经就能受重用一样。只是现在,恐怕这个折扣也没喽。”
“怪不得!这可是大事啊,欧洲人把过去的宗教问题给结了。依我看,从今往后他们也不再会为什么教派纷争而交战了。”
“是。以前朝廷还是看在制台面上,但制台和国姓一起搞了个‘桌游’,不知怎的突然就让那俩老头子开窍了,撸起袖子就要亲自下场,还要把整个大明开进战时状态。”
这一条小路上只有一对辙,是个单行道。国姓走在了前头,朝廷若是也想走那就势必要把国姓给推开。”
“哦?”郑芝龙一听这话就怔住了:“莫非陛下您是要把9527给...”
“诶,我记得你也是个天主教徒?”
“嗯,对对。郑卿家有什么看法?你现在是顾问了,我正好问问你。”
“很好,那你现在就要准备两件事。第一,想想怎么把朝议给掰回来。我们要走中道,要匀速走直线。如果你自己力有不逮,就指点国姓怎么去做。第二,你收拾一下,陪我在诏狱里头逛逛——我还需要另一个顾问。”
“啊,陛下,老臣有一个建议。”郑芝龙忽然开口道:“陛下是不是要修一个面积不大,不铺张浪费,却又功能齐备的宫室。”
“调到何处去?”
“行,那就这么办。不过那山头本来就不大,本来也只是像盖一栋精致的小楼。不曾想现在越扩越大越扩越大,当初还不如直接就在平地修宫室得了。”
“陛下...”卢比扬小声回答:“他真是某个锦衣卫的爹。这事情两个原因,其一是某个锦衣卫他知道这事;其二,这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他怎么什么都知道!”朱聿键对卢比扬怒道可,“你们是养了个犯人还是养了个爹?”
“对,现在正好八个人,包括孔阁老的孙女,所以正巧够用。但您要是再多加人,就能恢复洪武旧制了,但洪武旧制也只有不到三百,还包括一百多女史。若是参照唐朝,书上说得有一万三千多人。”
“行,把他调到我身边来,负责朝日的联络工作。哦对了,朝鲜那边进献了几个婢子,都是三品堂上官的女儿,我也不好退回去,就留下来当女官了。回头日本那边也要送,他们好像把这里当成新幕府了...我也一并收下,都留下做女官。”
“他会。日语和朝鲜语的文法近似,他很容易就能学会。虽然现在还没学透,不过临时抱佛脚就没问题。”
“陛下,这么多女官收过来,咱们的官职是不是不够用了?”
“拉倒拉倒,我养不起那么多大小姐,三百人够多了。日后谁要扩谁自己动手,反正我这里只要三百。要照着三百人的标准来,南台还要继续扩建——你说我这么大兴土木会不会被人骂?”
“调去负责外事交流。他会不会朝鲜语?”
“算了,我明白了。赶紧让郑芝龙忙起来得了,省得他一天到晚没事就套他儿子的话。另外,把郑福住从诏狱里头调出来。”
“陛下无需多言,我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