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号船坞是最大的船坞,硬塞都能塞进去一个辽宁舰,在当年这是特大号宝船才会用的船坞。别的船坞要比这个小不少,还有些新修的船坞差不多就是五千料封舟的大小,那是永乐朝之后才修建的。
第七百四十二章国宝
“啊?谁?”
朱由检自然是不可能等着木材风干十年,他没那个时间。随便干燥一下的木材也不是不能用,只是使用期限会急剧缩短。
“啊~锤奇观,多么美妙的感觉啊。”
“拿来吧。”他一伸手,邵纲便从门缝里头把一张纸塞了进来。
邵纲在门外喊了一声。见朱由检没有反应,他又喊了一声。
“朱由检,外头叫你。”正打瞌睡的克里斯蒂娜用拍了拍桌子。
“头儿?”
不过还有一点缺憾——这批斗舰其实非常不耐用。一般船用木材都得除去内部的水分才能保证长期不腐,福建的用松木造得一次性商船就是基本不干燥,砍下来随便处理处理就跟搭积木似的拼起来了,造起来比谁都快,烂得也比谁都快。
按照他的计划,等这一批斗舰下水以后,宝船厂便要开始批量建造封舟那么大的楼船。毕竟虽然光靠斗舰已经撑到东亚战力天花板了,但是欧洲还有海上君王号那种满身装大炮和刺猬似的大家伙,斗舰若是和那种东西打起来那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若想解决木材干燥的问题,有一招非常好用——那就是用高温高压的蒸汽对木材进行热处理。进窑里热处理一次就可以迅速降低木材的含水率。只要不蒸过头,就能抵得上风干十年的功效。所以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啊。
他在脑中幻想着船坞里头排满了大宝船的样子,每造好一艘他的耳边就会“duang”一声。
“头儿!有人找你。”
“钱老头?老头子不在家和媳妇吟诗作对,去诏狱里头干什么?”
桧木,因为桧木的性能和柚木很相似。但桧木长在台湾的高山上,发动当地人去砍伐也赶不上日程,采伐的计划便只好搁置了。
在码头下了船上了车,他路过船坞时点了一下。
这一批斗舰下水十年以后就得退役,若是再延长服役期限就会有解体的风险。不过十年的时间也差不多够用了,朱由检估摸着自己的计划也用不着十年,大不了到时候重新造舰便是。
如此一来,这一批斗舰总算是恢复了宝船的用料标准,相比较宝船还增加了更为坚固的肋板,算是龙江船厂建厂以来的杰作之一。
“
第一行,是锦衣卫的行动过程。朱由检只看了一眼便立刻打开了车床:“他们...躲米缸里?”
“但是要性价比有什么用?性价比这种东西一点都不大明。我大明天下无敌,哪会在乎银子这种东西?”
“唉...什么时候能把七个船坞全都填满就好了。我看这船坞倒是挺大,别说两千料的,就是五千料的都能同时开工不少嘛。”
“他去和马士英谈话。谈话的内容诏狱那边已经编成了册子,请头儿过目。”
得有五千料的封舟去和那些大船排开一字长蛇阵对轰,斗舰才能发挥出皮糙肉厚又灵活的优势用火箭或者大口径短管炮这种破坏性的重火器一个一个扑杀落单的敌舰。
“对,有关钱阁老的。”
那种大宝船排水量在五千吨左右,是和欧洲的圣三位一体号、瓦尔密号、肯特公爵号差不多的庞然大物。这么大的战舰造价能戳破天,性价比却非常低。整艘船更多的是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并非是作为战斗力。
若要干燥得彻底,有风干和水干两种办法。风干便是直接堆放在一起,水干就是泡在水底。但这两种方法耗时极长,短则六七年长则十数年,这才能把木材彻底地干透,造出来的船才能长久不腐。像胜利号和宪法号这样用料扎实的老船,只要好好保养完全可以撑个两三百年不烂。
“有个看牢的小子要汇报消息。”邵纲见朱由检有了回应,便接着说道。
“诏狱的?”
近万人在长达数公里的长滩上忙碌,每艘船周围都密密麻麻挤了一堆人。除了所造得船小了一些以外,这差不多就是当年宝船舰队下水时的胜景了。只是那个时候一艘宝船占一个船坞,现在七八艘都占不满一个船坞,气势还是没那么足。
“对,我们的人听说他们要谈话,就躲到隔壁杂物间的米缸里头了。”
等船的龙骨,船艏船尾,以及船肋全部铺设好以后,剩下的工序就方便多了。就和盖房子一样,最关键的部分是框架而不是隔间。框架搭好了,墙壁就只是装修而已。满厂员工连轴转,几个星期就能处理好。倒是贴铜皮很费时间,宝船厂为了赶工期已经从流民中招募了一大批木匠铁匠之类的手艺人。
待五千料的封舟下水后,朱由检倒是在考虑要不要把当年的特大号宝船也给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