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距离铿惑离开新西兰已经过去了八个小时,而距离可可利亚的三
“下午七点三十二分,时间很充裕……现在只希望韦德快点就位了……”
没有人注意到,深水之下,一个年轻人正如旗鱼一样在水中以鱼雷般的速度游弋。他的身上环绕着淡淡的蓝色光晕,犹如密度不同的水流一般。这些水流包裹着他,像弹射舱一样让他在水底以极快的速度飞驰。
这个道理同样可以用在其它生物身上,比如说蚂蚁——因为蚂蚁的体积足够小,它的收尾速度因此也足够小,因此蚂蚁是不会因为自由落体而摔死的。
“追踪坠落速度,估算收尾速度。”铿惑没有那个耐心听这些基础数据,他正努力在乱流中稳定住自己的身体,“关闭温度警报,”
这个数值可以通过空气密度,形状系数和物体的降落正对面积与重力常数计算出来。如果将人类降落时的看坐一个直径零点六米的球体,那么他的收尾速度就会维持在70m/s左右。无论是一千米还是一万米,只要他的降落正对面积没有变化,那么他的最高速度就只会达到这个数值。
尽管如此,这个名为金之崎海角灯塔的古建筑在旅游景点中却也并不火热,甚至年轻人都不知道这个紧挨着下关南灵园的废弃灯塔竟然可以追溯到明治年代。
“运动状态追踪已打开,目前横向速度为244m/s,纵向加速度为9.7m/s2……”
“到底是从什么时侯开始的……我竟然开始习惯从这么高的地方往下跳了……”铿惑嘀咕了一声,扭头往身后看了一眼,确认自己松开手的瞬间不会被风推到尾翼上之后,慢慢从飞机壳上爬起来,用力一跳,脱离了这架飞机。
……
听说过那个笑话吗?一个博士群在讨论一粒雨滴从高空降落是否会砸死人的时侯,一个人站出来发问“你们没淋过雨吗”,结果被踢出群聊的那个笑话。
这个人被踢出群聊是有原因的。一个形状不变的物体在高空降落时因为空气阻力的关系,并不会一直呈现加速的状态,而是会在达到一个速度峰值后稳定在这个速度。而这个速度,则被称为收尾速度。
对于极东之国的九州岛来说,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一个细小的黑影以极快的速度从天空中坠落也没有引起任何人的额外注意。在临近海面时,一阵掀起了巨浪与漩涡的狂风骤然出现,而那个黑影则减缓了几分速度,像俯冲捕食的翠鸟一样一头扎进了海面。
他的脸色坚毅,双眼散发着淡淡的金芒,仿佛早就知道自己的目的地一般向着既定的方向飞速游去。
莱因哈特】上搭载了许多连铿惑都觉得匪夷所思的模块,此刻将他牢牢吸附在飞机外壳上的吸盘便是这套装甲自带的真空吸盘,可以凭借强大的吸附力将他牢牢吸附在飞机的外壳上。
m.{6,15}g♂无广告阅读【完\本\神\站http://www./】m.{6,15}g♂
关门海峡的北岸,有一座不高,甚至可以说是矮小的灯塔。这座灯塔在极东之国明治时代时建造,并在大正时代被迁移到这个海角,是极东之国下关市的重要文化遗产。
换句话说,以铿惑的自由落体经验来说,配合他的术法和高空缓落装置完全可以安全降落,他此刻担心的只是自己在降落途中会不会被人发现。
“打开实时卫星地图,标记预估降落点的所有人类目标和监控装置,给我标记出一个不会让人发现的登陆点来。”
“计算完成,收尾速度为70m/s,在高空缓落辅助系统的承载范围内,是否提前加载高空缓落辅助系统?”
“呼……冷静一些,这次的高度比以往都要高,但实际上差别不大……”铿惑深吸一口气,闭上了双眼,“莱因哈特,打开运动状态追踪。”
当然,在高空稀薄的空气环境下,这套吸附装置的吸力并不够看,铿惑是使用地煞七十二术中的御风改变了自己身边的气流才将自己勉强压在飞机外壳上的。
而今天,它罕见地迎来了一位客人。这位湿漉漉的客人从水中浮出,扒着礁石爬上了灯塔的底座。
“不必。”
而且铿惑敢保证,他绝对不会再做一次这种事了。高空的低温对铿惑的影响不大,毕竟这套装甲有内保温系统。但让人难受的是装甲外壳和关节处竟然会慢慢结冰,这逼迫铿惑不得不往自己身上拍了一张最基础的火符箓来让自己装甲的外壳不至于冻住。
这个黑影掀起的浪花并不大,对比于它的体积和速度,看起来像是有什么东西将浪花刻意压低了异样。这异样的响声并没有传得太远,即使是远远的渔船也只以为是海鸥在捕食而已。
他要在半路跳下去。
此刻铿惑身上覆盖着全套的装甲,头盔內部的电子屏显示着他目前的坐标。这趟将近三个小时的旅途终于将要抵达终点,但铿惑并不会跟飞机一起降落在大阪城。